close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 暢銷雜誌2017
商品訊息功能
新年快樂
《豐年》在草創的歲月裡,吸納了好多代表性的藝術家。除了眾所週知的楊英風外,攝影師楊基炘也是非常重要的時代紀錄者。其他像漫畫家劉興欽,版畫家林智信等等等等,都用完全不一樣的視野來切入農業主題,把「藝術」透過雜誌,分享到每一戶農家裡去。
《鄉間小路》有幸能在這兩年內,重新接續起這個傳統,是余前總編淑蓮、及沈岱樺、王春子、吳耿楨等等……的努力之下,讓讀者們重新接續起「新視野看待農業社會」的企圖,儘管讀者群剛剛好相反。
然而環境在變。當年的楊英風領的薪水是臺灣平均薪資的三倍,但臺灣目前的媒體相關人材,九成五都只是領平均薪資以下的薪水。能維持一個相對優質的媒體品質其實比當年來得更困難……轉回小編爬梳出來的一些小歷史好了。
楊基炘非尋常人也。他要管臺灣民主運動的要角─楊肇嘉─叫阿伯。楊基炘後來娶了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永的女兒為妻。然後,和《豐年》合作(至少)卅餘年的中華彩色印刷,則是永豐餘關係企業,包括各位讀者手上讀的雜誌用紙,也是永豐餘的紙(很棒的紙,對吧?)。
小編十多年前剛好閱讀過楊基炘。畢竟1950年代能留下來的攝影作品少之又少,量多質精又有整理的,更就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。過去由於不知他和豐年社的關係,故小編曾驚訝於這位攝影師怎麼能夠上窮碧落下黃泉走入農村角落。這在當年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。一直到最近,認真翻閱了早年的豐年雜誌,才想通箇中緣由!
最後想說,其實臺灣文化財處處有,只是懂不懂得珍惜他們。在1950年代,楊英風和楊基炘等前輩藝術家,也是用這個眼光在看待眼前的事物,然後留給我們一批又一批的出色作品。我不知道當年的人懂不懂他們,但我們之所以還能夠想像一點點當年臺灣的農村氛圍,都有賴於他們當年的努力。
2013年1月,在此跟所有前輩們說聲謝謝和新年快樂。
商品訊息簡述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momo購物網折價券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分享給你們囉!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
BEYOND BOUNDARIES 跨境-讓城鄉變得更有趣~ ![]() |
PERIOD LIVING 1月2016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
:
商品訊息描述:
封面故事:千葉傳奇 萵苣
文 林民昌
圖 董淨瑋
歡迎來到萵苣的奇幻旅程。
之所以奇幻,除了因為它有尖葉、圓葉、紅葉、齒葉、結球等各種形式外,還因為臺灣幾乎沒有人管它叫「萵苣」,但卻天天吃它。
古早拿去餵鵝的叫「鵝仔菜」,老媽常在家裡炒、帶點苦味的是「A菜」,上麵館要燙青菜時總有「大陸妹」可選,大概只有去西餐廳時,才聽得到有人稱它為「萵苣」。不過,一到了產地,農民們又比較常稱它為「美生菜」或是「蘿蔓」。
千變萬化的名字、代表它有千變萬化長相和口味。不過不管咱們分不分辨得出它兄弟姐妹祖宗十八代的菜菜子們,可以確定的是,萵苣是我們餐桌上永遠的良伴/涼伴。
其他精彩單元:
紅紅臉臉黑點點﹣﹣草莓
料理良伴 芝麻.開門
四時旅行 泉暖葉紅關仔嶺
平常一餐 小林村人的家常飯
鄉間列傳 我家田邊有餐桌﹣池上翔哥
新年快樂
《豐年》在草創的歲月裡,吸納了好多代表性的藝術家。除了眾所週知的楊英風外,攝影師楊基炘也是非常重要的時代紀錄者。其他像漫畫家劉興欽,版畫家林智信等等等等,都用完全不一樣的視野來切入農業主題,把「藝術」透過雜誌,分享到每一戶農家裡去。
《鄉間小路》有幸能在這兩年內,重新接續起這個傳統,是余前總編淑蓮、及沈岱樺、王春子、吳耿楨等等……的努力之下,讓讀者們重新接續起「新視野看待農業社會」的企圖,儘管讀者群剛剛好相反。
然而環境在變。當年的楊英風領的薪水是臺灣平均薪資的三倍,但臺灣目前的媒體相關人材,九成五都只是領平均薪資以下的薪水。能維持一個相對優質的媒體品質其實比當年來得更困難……轉回小編爬梳出來的一些小歷史好了。
楊基炘非尋常人也。他要管臺灣民主運動的要角─楊肇嘉─叫阿伯。楊基炘後來娶了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永的女兒為妻。然後,和《豐年》合作(至少)卅餘年的中華彩色印刷,則是永豐餘關係企業,包括各位讀者手上讀的雜誌用紙,也是永豐餘的紙(很棒的紙,對吧?)。
小編十多年前剛好閱讀過楊基炘。畢竟1950年代能留下來的攝影作品少之又少,量多質精又有整理的,更就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。過去由於不知他和豐年社的關係,故小編曾驚訝於這位攝影師怎麼能夠上窮碧落下黃泉走入農村角落。這在當年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。一直到最近,認真翻閱了早年的豐年雜誌,才想通箇中緣由!
最後想說,其實臺灣文化財處處有,只是懂不懂得珍惜他們。在1950年代,楊英風和楊基炘等前輩藝術家,也是用這個眼光在看待眼前的事物,然後留給我們一批又一批的出色作品。我不知道當年的人懂不懂他們,但我們之所以還能夠想像一點點當年臺灣的農村氛圍,都有賴於他們當年的努力。
2013年1月,在此跟所有前輩們說聲謝謝和新年快樂。
商品訊息簡述
:
- 刊別:月刊
- 級別:普遍級
- 出版社:豐年社
- 出刊日:2013/1/4
- 出版地:台灣
- 語言:中文
鄉間小路1月2013第39卷1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